|
9月20日,纽约原油期价盘中一度跌破60美元大关,上海燃料油期价在周三全线跌停后,昨日继续下挫。那么,高油价时代是否已经远去呢。/ e/ J. D! D4 f K3 d
0 x! r4 h% L3 p: I* {. A 过去两个月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市场普遍认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此前令市场极度紧张不安的伊朗核问题虽然仍悬而未决,但长时间僵持让市场开始麻木;9月美国劳工节之后,夏季用油高峰已过,季节性需求暂时趋淡;2005年曾经给油市带来巨大冲击的美湾季节性飓风今年却表现平平;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使油市担忧美联储持续升息的紧缩效应开始体现。而近期油价的波动还与对冲基金净长头寸的逐步减少以及EIA公布的美国石油库存数据利空有关。
5 d8 C3 g! P; Y, J
' |' ~, H+ P: d2001年以来CRB指数月线走势图
* ~8 @% S2 t* K4 O$ j' y0 d* ~
& L/ ^7 m/ s& E8 G 然而,过去几年中,支撑油价持续上涨的根本性因素是否发生了改变?1 o+ @$ b5 W8 {7 g9 R7 x
) b9 }6 e: M+ P- J' s$ Y' X
对于上涨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过去数年对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包括美国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库存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伴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石油进口;二是OPEC(欧佩克)剩余产能的不足持续引起人们对石油供应短缺的忧虑;三是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炼油设备投资不足,以及近年来全球对轻质原油偏好的加深,导致轻质原油更加供不应求;另外人们也注意到了石油的“恐惧溢价”和“投机溢价”,即不稳定的产油国地缘政治、恐怖袭击以及投机热钱的炒作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巨大影响。审视这些因素,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无一有实质性改善。中国仍在不断增加石油进口,今年前7个月累计进口量增长12.5%,即从2005年同期的7462.28万吨增加到8397.89万吨,全年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4亿吨。OPEC早已超负荷生产,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通过增加产量来调节油价的能力。全球追加对石油业上游和炼油业投资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而全球局势动荡不安,热钱投机炒作更是难言平息。所以,从长期来看,油价上涨仍不可避免。% d( Q& ?& S; C( k# ~% @+ y+ s
, h; b+ i+ [. q& x
但是,过去两个月油价的回调幅度之大,在过去四年中也是罕见的。在石油价格走势图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过去四年形成的长期上升通道被破坏的迹象。如何理解目前油价的大幅下跌?也许有一个因素值得特别注意:每次美国大选临近,都会对石油市场产生影响。来自背景深厚的石油家族的布什,在大选之前压低油价是减少民怨为其政党争取选票,是不得不考虑的必要措施。前不久国际大石油公司雪福龙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新的大型油田,引发了油价跌势。其实稍微深入思考就可以发现,即使这个油田确实是突然发现的,但其实际产出原油也是数年之后的事情。对于当前的油价,它只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消息而已。: I3 X+ j& r7 b
- Q3 m3 b, ?& j' y" F$ v. s, c
那么,当前的国际油价的大致底部在何处呢?注意到以往数次油价跌向55-60美元/桶区间时,OPEC限产保价的呼声很容易在内部达成一致。笔者猜测这次可能历史重演。不要忘记,虽然OPEC失去了增产打压油价的实力,但是仍然具备限产保价的能力。
, I& @5 q* _3 v# g# Z) ]: {! U |
|